学校教育装备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学校教育装备工作总结
2019年,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突出“应用与管理”这个主题,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学互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帮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管理互动,促进教育资源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互动,促进师生安全成长;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努力实现我校教学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发布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1、微课切入,深化融合。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大规模应用,开始着手提高融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经过研讨,决定利用微课这种易操作、生动直观的媒体,集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2019年,组建了微课研发团队,团队共有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名,按照“研究课标、教学设计、合作录制、评选审核”四个流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手段、学科资源的需求,开展微课研发活动,搜集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的优质微课,为义务教育阶段储备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截止目前,共制作优质微课20余份。
2、常态巡课,确保应用。定期开展巡课,随时“推门听课”,对课堂信息化应用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实现“五个一”工作目标,即一天一课表,每科一教师,一课一评价,每天一总结,每周一反馈。对不按要求上课的教师予以通报,并进行工作约谈,通过巡课,也极大地促进了全校教师坚持应用多媒体设备,实现了融合常态化、应用高效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实现了校园办公信息化、无纸化。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一中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网络,但还有一些不足,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大力实施信息化教育创新工程,立足“学生智慧学、教师智慧教”的理念,加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名师集聚、品牌汇聚的智慧教育体系,用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
我校于分别于XX年、XX年、XX年先后接收了上级配备的背头多媒体一体机7台(价值近xx万元)、触摸屏平板多媒体一体机12台(价值xx万元)、实验仪器、音乐教学设备、美术教学设备、体育器材(价值xx万元 )、图书2100本(价值xx万余元)。
XX年,我校新增微机教室台式电脑25台(价值xx万余元)、教师用笔记本电脑85台(价值xx万余元)。新增音乐器材古筝10个,投资4万余元,二胡15个,投资6000余元。新增教育教学理论图书150本,价值4000余元。新增桌凳340套,价值xx.74万元,新建多功能综合教室一座四间约xx万余元。
为了使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我校完善了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管理办法。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加快实验教学,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管理突出应用,促使教育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我校教育发展。
现就我校的教育装备年工作及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汇报如下:
一、加强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建设,规范设备管理。
(一)登记安装
每批次的教育装备到后,学校立即安排后勤及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一一清点数量并登记。
同时抓紧图书上架、仪器入柜。对配备的图书、仪器进行了整理,分类入柜摆放、贴标签。体育器材立即安装,投入使用。
(二)明确职责
对教育装备实行规范管理,突出抓好常规管理。认真研究体育设备和教学实验设施及图书到位后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规定,明确使用要求,落实岗位职责,努力把管理的制度建立在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把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学校的每个岗位,把管理的要求细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与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规范管理
加强了体育器材、图书、仪器室的科学管理,所有仪器分类入橱、定位存放、科学保管、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做好清洁卫生、防尘、防潮、防腐等工作;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对有毒、易燃、危险物品或药品,要严格管理,进、出、使用都要严格登记。
二、完善了制度建设,确保了设施发挥作用。
教育装备管理工作需要规范行为,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我校严格账册制度,每个仪器室、图书室等都建立了总账、分账,每学年定期盘点检查、校对,并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我校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并统一装框上墙,要求各管理人员牢记职责,熟知分管设施的性能、用途及注意事项。我校规定管理人员每学期必须对工作进行总结。
三、增强应用意识,提高了设备效益。
教育装备的配备目的是为了使用,规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只有充分使用好设备设施,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建设和管理才有意义和价值。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首先重视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开好实验课,通过生动多样的课堂实验和兴趣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其次是提高信息技术及体育器材设备的使用率。
把多媒体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微机室的应用作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把体育器材与阳光大课间、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
再次提高图书的阅读率。
我校每月初分年级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牵头借阅书籍,然后分发学生,学生互相传阅,月底统一归还。学校要求学生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我校对设备管理、使用和教育教学应用等做了明确规定,都能坚持使用,没有闲置现象发生。
通过春季、冬季运动会、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演讲竞赛等活动,扩大师生参与面,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新了培训形式,提高了教师素质。
我校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突出校本培训,按照“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注重实效,开放训练,课堂应用”的原则,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通过任务驱动、活动驱动和项目激励的办法,提高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力度。
我校的校本培训有计划,有学时,有记录,有考评,全体教师基本会上网,能接收、发送电子邮件、上网搜索、浏览、获取、存储信息的技能;会制作课件;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于教学之中。
虽然我校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个别设备管理不规范,文化氛围不浓、教育意义不强。
二是应用率达不到教学要求。我校实验室由于无实验台,分组实验开出率低;
三是实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加强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的挖掘潜力,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进一步开源节流,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同时将继续细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力争使教育技术装备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年,我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突出“应用与管理”这个主题,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教学互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研互动,帮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管理互动,促进教育资源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互动,促进师生安全成长;家校互动,搭建家长师生沟通桥梁。努力实现我校教学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开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局面。
一、区级“搭台” 学校“唱戏” 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加快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手,也是教师践行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实现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507人,教师46人,其中高级教师29名,本科学历教师31名,专科学历教师1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2019年,在区教体局的支持下,学乐云APP在学校实现全覆盖,学校以聚焦课堂、教学研讨、校级展示、公开赛课四个板块为抓手,完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教师教研、微课创制、信息化大赛、常规赛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师的优质资源通过平台共建共享,积累更多有价值、鲜活的校本资源。
2、重视管理保障教育实效。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打造“信息化校园”。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规模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推进新课程标准实施,始终将落脚点放在课堂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制定“学乐云”平台使用办法及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共享优质课件资源2个,每个学科小组共享优质课件资源1个,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及时督促。
3、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为了让信息化校园理念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全校教师接受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达100%,在校本教师培训中,采用想学什么,就指导什么。先后开展了电子备课、电子白板使用、课件制作、文件检索等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校中青年教师均实现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中的课件使用率达90%以上。同时,通过学校、局机关和数字平台,开展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活动,课堂教学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极大提升,80%的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有力提升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强化应用 务求创新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探索中受益,我校正沿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观念、体验、效益等方面的问题,我校不断思考谋划和调整实践,初步探索出四种有效驱动机制。
一是二方合力推进机制。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学校安排专人专场专项集中办公,推进日常应用工作,跟踪师生应用情况,收集、处理、迅速反馈师生需求、问题及功能修改建议,形成工作计划及报告,定期发布月动态简报。
二是活动载体激励机制。为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教师网络教研沙龙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共有12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赛课,提高了教学技能。
三是本土资源采用机制。网络及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尽管有海量的教学资源,但真正适用、好用、受欢迎的还是本土教师制作的资源。除了通过组织大赛和活动汇聚资源以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大力探索教师原创资源的引导、奖励机制。
四是“信息化校园”驱动机制。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高位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和应用指导,统筹开展信息化校园全覆盖试点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试点方案。聘请第三方专家培训指导,并依据学校方案提出学校建设与应用的特色创新建议。在“以用促建”的原则指导下,利用天宇、科达讯飞平台资源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以管促用 初显成效 打造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品牌
1、微课切入,深化融合。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大规模应用,开始着手提高融合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经过研讨,决定利用微课这种易操作、生动直观的媒体,集中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2019年,组建了微课研发团队,团队共有35岁以下年轻教师12名,按照“研究课标、教学设计、合作录制、评选审核”四个流程,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科对信息技术手段、学科资源的需求,开展微课研发活动,搜集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的优质微课,为义务教育阶段储备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截止目前,共制作优质微课20余份。
2、常态巡课,确保应用。定期开展巡课,随时“推门听课”,对课堂信息化应用教学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实现“五个一”工作目标,即一天一课表,每科一教师,一课一评价,每天一总结,每周一反馈。对不按要求上课的教师予以通报,并进行工作约谈,通过巡课,也极大地促进了全校教师坚持应用多媒体设备,实现了融合常态化、应用高效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实现了校园办公信息化、无纸化。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一中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网络,但还有一些不足,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大力实施信息化教育创新工程,立足“学生智慧学、教师智慧教”的理念,加速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名师集聚、品牌汇聚的智慧教育体系,用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工作部署,在区教育装备中心的直接指导下,按照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照省Ⅰ类配备标准,逐步添置和完善了教育技术装备,并且加强管理和使用,全面加强教育技术装备与学科的整合,使之合理高效使用,全面提升 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准和应用水平,现将我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规范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由专人分管,有实验教学领导机构,教导处分管实验室、计算机室、信息技术、图书馆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我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如学校有:普通教室多媒体管理使用制度、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机房管理制度、音、美、劳专用教室管理制度、教师办公电脑管理制度等。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每周召开领导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检查交流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按规范要求工作,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细化教育技术工作管理,推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加强实验室工作管理,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新课程要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实验类型,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使用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是我们的目的。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领导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分管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本学年度,已经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本学年度,我校进行了网络线路改造和调试,使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能及时为教学所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按常规,学校又订购了一批新书,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要求,采购了必须的学生科技活动材料,增加了一些体育活动器材和实验器材等。总之,本学年度我校在教育装备上的投入超过3万元。
三、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
1.改革实验类型,进一步提高各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实验室的开设率都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应的要求,也就是必须要做学生实验一个都不漏。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了实验能力。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钻研。
2.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提高微机网络教室的使用率。除信息技术课外,我们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研究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平时增加微机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
3.加大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本学年度,我们专门召开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议,对图书馆工作进行了规划,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要求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做好各种新书、好书的推荐,采用一些灵活有效的手段,适当延长借书的时间,增加借阅的时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借阅,使生均借阅数基本达到省标要求,发挥了图书馆应用的功能。
4.努力提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水平。本学年度,信息技术组加强了对教师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指导,提高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能力和频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了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在对各班级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的抽查中发现,我校老师在新课教学中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有的老师达到了80%以上。
四、加大检查力度,做好资料积累
本学年度,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了多次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在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得到了较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有效地开展,但其中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将认真总结不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我校的现代化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工作部署,在区教育装备中心的直接指导下,按照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照省Ⅰ类配备标准,逐步添置和完善了教育技术装备,并且加强管理和使用,全面加强教育技术装备与学科的整合,使之合理高效使用,全面提升 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准和应用水平,现将我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规范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由专人分管,有实验教学领导机构,教导处分管实验室、计算机室、信息技术、图书馆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我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如学校有:普通教室多媒体管理使用制度、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机房管理制度、音、美、劳专用教室管理制度、教师办公电脑管理制度等。在平时的工作中,学校每周召开领导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检查交流在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按规范要求工作,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细化教育技术工作管理,推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1、加强实验室工作管理,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新课程要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实验类型,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使用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是我们的目的。
Copyright © 2009-2023 GDZ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备案号:粤ICP备1901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