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9篇

我要投稿投诉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范文 > 班主任相关 > 班主任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9篇

2023-06-23 15:32:02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9篇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9篇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2篇

  原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3篇

  课文主题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内问题: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第2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叶子

  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嫩红一嫩绿

  长大的叶子:颜色——绿得新鲜;

  排列——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3自然段观察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

  ◇第4自然段观察爬山虎怎样爬

  爬墙:“触”“变”“巴”“拉”“贴”

  变化:“细丝、直的”——“小圆片、弯曲”

  ◇第5自然段总结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

  没触着墙:枯萎

  触着墙:牢固

  多音字:

  鲜:xiān鲜花 xiǎn鲜为人知

  铺:pù床铺 pū铺上

  空:kòng空闲 kōng空洞

  曲:qū弯曲 qǔ歌曲

  生字组词:

  虎:老虎 猛虎 虎牙 虎口 虎将 爬山虎

  操:操劳 操持 操守 操场 重操旧业

  占:占有 占领 占用 攻占 占优势

  嫩:娇嫩 柔嫩 嫩芽 嫩绿 细皮嫩肉

  顺:顺利 顺风 顺序 顺心一帆风顺

  均:平均 均匀 人均 均衡 势均力敌

  叠:重叠 叠加 堆叠 折叠 重峦叠嶂

  隙:间隙 缝隙 空隙 嫌隙 无隙可乘

  茎:根茎 茎部 茎叶 块茎 枯茎朽骨

  柄:叶柄 把柄 笑柄 斧柄话柄

  萎:枯萎 萎谢 衰萎 萎缩 萎靡不振

  瞧:瞧见 瞧病 瞧不起

  固:牢固 坚固 固体 固然 固执己见

  反义词:

  注意——忽略 新鲜——陈腐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 牢固——松散

  近义词:

  舒服——舒适 均匀——匀称

  空隙——间隙 拂过——掠过

  好看——漂亮 仔细——认真

  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

  相当——非常 牢固——坚固

  形近字:

  操(操场)噪(噪音)

  占(占领)站(站立)

  舒(舒服)抒(抒发)

  茎(根茎)经(经过)

  萎(枯萎)委(委员)

  瞧(瞧见)憔(憔悴)

  词语解释: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

  拂过:文中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逐渐:渐渐。

  相当:表示程度高。

  牢固:结实;坚固。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4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夏秋冬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霜shuāng(霜降)吹chuī(吹牛)

  落luò(落叶)降jiàng(降落)

  飘piāo(飘洒)游yóu(游泳)

  池chí(池塘)

  二、会写字及组词

  春(春风)(春雨)(春日)

  风(风雨)(风云)(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雪)

  雪(大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

  飞(飞鸟)(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

  三、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

  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姓氏歌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姓xìng(姓氏)氏shì(氏族)

  李lǐ (张冠李戴)古gǔ (古今)

  吴wú (东吴)赵zhào(赵国)

  孙sūn (子孙)周zhōu(周全)

  官guān(官员)

  二、会写字及组词

  姓(姓名)(姓李)(姓王)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

  双(双手)(双目)(双耳)

  国(中国)(国画)(国学)

  王(国王)(王子)(大王)

  方(对方)(大方)(比方)

  三、易写错的字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四、部首

  弓(张)走(赵)钅(钱)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很多--许多

  反义词很多--极少

  小青蛙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睛jīng(眼睛)眼yǎn(眼光)

  保bǎo(保护)护hù (护士)

  害hài(害怕)情qíng(事情)

  让ràng(让开)病bìng(病人)

  二、会写字及组词

  青(青蛙)(青天)(青年)

  清(清水)(清早)(清白)

  气(天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好)(晴空)

  情(友情)(同情)(心情)

  请(请问)(回请)(请客)

  生(学生)(花生)(生气)

  三、易写错的字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四、多音字

  好:爱好(hào)好(hǎo)处

  少:少(shào)年多少(shǎo)

  猜字谜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相xiāng(相互)遇yù(遇见)

  喜xǐ(喜爱)怕pà(害怕)

  言yán(语言)互hù(互相)

  令lìng(命令)纯chún(纯洁)

  净jìng(干净)欢huān(欢乐)

  二、会写字及组词

  字(生字)(字画)(名字)

  左(左右)(左手)(左耳)

  右(右手)(右耳)(左右)

  红(红花)(火红)(口红)

  时(小时)(时间)(四时)

  动(生动)(动心)(开动)

  万(万里)(万年)(十万火急)

  三、易写错的字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语文阅读理解常见文体

  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的六要素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议论文常见的考点有: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说明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的三要素是: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常见的考点有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悟等。

  语文句式结构有哪些

  判断句、陈述句、被动句、省略句、否定句。从表达角度看,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五类,这五类句子反映了句子的几种最基本的用途。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5篇

  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 F/S )。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压强公式:

  ⑴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 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学习物理注意事项

  (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惯性知识点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6篇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V排÷V物=P物÷P液(F浮=G)

  V露÷V排=P液-P物÷P物

  V露÷V物=P液-P物÷P液

  V排=V物时,G÷F浮=P物÷P液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7篇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8篇

  机械能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机械和功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镊子,筷子,扫地用具等)

  (2)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3、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5、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详见公式总结)

  6、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7、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8、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9、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9篇

  1、孟德尔(遗传学之父)的豌豆杂交试验:

  (1)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茎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2、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3、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